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

(二)反射抑制的抗痉挛

1. 躯干抗痉挛

由于患侧背部背阔肌的痉挛,常使患侧的躯干短缩, 因此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训练人员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住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如图)。

图片[1]-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2. 上、下肢的抗痉挛

(1)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及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图A、B〕。

(2)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痉挛〔图A、B〕。

图片[2]-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3. 上肢抗痉挛

由于菱形 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 肩 后缩、下压,因此抗肩痉挛的模式应使肩向前、向上。

(1)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患者坐位,将患手放在床面上,腕指背伸,用健手扶 住患肘,帮其伸直,克服上肢屈曲痉挛(如图)。

患侧上肢支撑身体,将重心移到患侧(如图)。

图片[3]-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步行时患肢伸直放于背后,健手拉住患肢,克服患 肢的屈肌痉挛(如图)。

图片[4]-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2)手的抗痉挛模式

手的常用抗痉挛模式见下图。其中图C为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常用的抗痉挛模式,患者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握手常称鲍巴氏(Bobath)握手,图中斜线为患手,图A、B、D 为手向背侧活动。

图片[5]-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常用缓解手痉挛的办法是:首先用训练人员的四指紧握患者的大鱼际肌,将拇指外展,训练人员另一手固定肘关节,将患肢前臂旋后,停留数秒,痉挛的手指即可自动伸展。

患者也可自己练习腕和手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见 下图:

健手握住患手做旋转动作,见图A。

健手握住患手四指,将患手掌心向上,用健手按压患 手做伸腕动作,见图B。

健手捏住患手拇指,带动患手拇指做不同方向的旋 转或屈伸动作,见图C。

图片[6]-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3)患侧上肢运动训练

1)滚筒训练

患者坐于 治 疗 台 前,台 面 上 放 置 滚 筒,患 者 手交叉,患侧拇指在健侧拇指上方,双侧腕关节伸直,置于滚筒上。训练人员站在患侧,嘱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完成以下动作:

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 腕关节背伸。将滚筒推向前方〔图A〕。 在健侧上肢协助下,训练患肢完成以下动作: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将滚筒退回原位〔图B〕。

图片[7]-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2)木钉板训练

患者坐在治疗台前,双足平放于地面。患侧上肢克 服屈曲模式,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外展,支撑在凳子上(如图)。

在患侧放一块木钉插板,嘱患者转身,旋转躯干,利用健手拿取放于健侧的木钉,放在患侧身旁的木钉插板上,反复操作,将木钉取完。然后再将木钉从患侧木钉插板上取下,放回原处(如图)。通 过 此 练 习,克 服患肢屈曲痉挛及矫正其异常模式。

图片[8]-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3)上肢操球训练

患者坐位,训练人员立于患侧,根据患者功能情况予以适当的帮助。让患者将患手置于球上,尽最大可能将球推向前方〔图A〕,训练者双手扶持患者肩关节,矫正异常姿势。同时患者还可以将健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患手置于球上,利用患肢肘关节的屈、伸,完成球的前、后滚动训练〔图B〕。

图片[9]-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4)磨砂板训练

患者坐在磨砂板前方,根据患者上肢功能水平调节 好磨砂板的角度。对上肢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选用双把手磨具,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完成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的运动,训练人员可一手协助患者患手固定磨具手把,另一手促进肩关节伸展(如图)。训练可克服痉挛,提高患侧上肢功能

图片[10]-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5)移动木柱训练

患者两手 相 握,十指交叉,用健手协助患手握住木柱,将木柱移到指定的位置(如图)。此训练可克服患侧上肢痉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图片[11]-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4. 下肢抗痉挛

(1)仰卧屈膝

患者仰卧,双侧下肢屈曲。双手十指交叉抱住双膝,抬起上身,保持片刻,可克服下肢伸直痉挛(如图)

图片[12]-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2)桥式运动

这个训练优点较多,它可克服下肢及躯干痉挛;由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活动;抬起臀部,有利于放入便盆等用品;抬起躯干,可增加对肩的压力,迫使肩向前伸,上臂向外旋,对抗异常的肩退缩和上臂内旋;用足撑床,有助于翻身,等等。

桥式运动的做法是:患者仰卧,双足并拢,屈膝立起小腿,双足平放床上用力蹬床,抬起臀部〔图A〕。起初患者不一定能自动抬起臀部,此时训练人员可一手按住患者的两脚,另一手托起患者臀部,帮助其完成桥形动作〔图B〕

图片[13]-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3)足部被动运动

偏瘫患者站立行走时,患足足跟常常不能着地,形成尖足畸形。患者被迫画圈迈步,足尖蹭地行走。对此患者可行牵拉足踝背伸训练,使足尽量上抬背伸,拉 长 跟腱,纠正尖足畸形。

训练时训练人员双手分别插入患侧小腿后足跟及近膝部,稍托起〔图A〕;一手按住小腿前部,另一手四指托住足跟,前臂抵住足掌〔图B〕;一手沿箭头方向按住小腿前方,另一手握住脚跟,前臂抵住前脚掌,沿箭头方向加压,并 维 持 数秒钟,以 牵 张 足 后 跟〔图C〕,手法要轻柔,防止暴力。

图片[14]-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5. 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肌张力

(1)利用非对称性反射(即头转向的一侧上肢伸直,另一侧上肢屈曲)可改善上肢肌张力紧张状态,并诱发上肢活动(如图);或 把 头 部 转 到 一 侧,可诱发躯干和下肢做出相应动作,促进向同侧翻身动作的完成。

(2)利用对称性反射(即头部伸展时肢体伸展、头部屈曲时肢体屈曲)屈曲头颈部可抑制伸肌,防止角弓反张的发作。

(3)利用张力性迷路反射改善肌张力。需促进屈肌张力时,可采用俯卧位;需促进伸肌张力时,可采用仰卧位;为避免影响伸肌或屈肌的张力,可采用侧卧位。

图片[15]-克服痉挛及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训练(下)-杨志超医生

(三)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训练

牵拉肌肉,轻轻拍打肌腹可促进弛缓肌的收缩,缓解痉挛。通过训练患者的坐位、立位、跪立位平衡等引导患者的头颈和肢体运动,可诱发平衡反应和保护性反应,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四)感觉刺激训练

关节加压、维持体位等深感觉刺激或用手、毛刷、冰块等皮肤感觉刺激,促使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弛缓的偏瘫患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