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根据损害的范围及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一、失语症
失语是指在神智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障碍,表现为讲话困难或不能,言语的理解能力残缺或者丧失,言语的复述障碍,对物体的命名及阅读和书写障碍六个方面,如患者构音正常但表达障碍,肢体运动功能正常但书写障碍,视力正常但阅读障碍,听力正常但言语理解障碍等。大约有30%的优势半球损伤的脑卒中患者出现失语,目前失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外侧裂周围综合征
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多见于脑梗塞或者脑出血损害外侧裂周围,共同点是均有复述障碍。
(1)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主要表现为口语理解相对保留,表达障碍明显,说话费力,找词困难,电报式语言。
(2)感觉性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主要表现为严重听理解障碍,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谈话,口语表达语速快、语量多,发音和语调正常,但是答非所问,没有实质性词句,难以理解。
(3)传导性失语:主要是上述两个语言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中断,患者听理解障碍相对较轻,说话快,有大量的错词,可以自己知道,欲纠正错词反而显得口吃。
2.经皮质失语综合征
病灶主要位于分水岭区,共同点是复述相对保留。主要有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和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三种。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主要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言语,但自己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或者短语,呈非流利性失语,与运动性失语类似,但是失语程度轻,复述功能保留完整。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主要表现为患者听理解障碍,不能理解自己和别人谈话的内容,讲话速度不受影响,但是语言空洞,找词困难,经常答非所问,与感觉性失语类似,但是失语程度轻,复述功能保留完整。
(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主要表现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均存在,语言功能严重障碍,甚至丧失,但是复述功能相对较好。
3.完全性失语
也称混合性失语,患者的所有语言功能包括听理解、表达书写等均受损。大多数学者认为,大脑优势半球外侧裂周围语言区域广泛受损,这类患者多伴有右侧偏瘫、偏盲及半身感觉障碍。
4.命名性失语
患者对熟悉的物品只能说出用途,不能说出名称,如“电视遥控板”只能说成是“看电视的”等。主要病变在优势侧颞中回后部。
5.皮质下失语
主要指丘脑、基底节、内囊、皮质下深部白质等部位的病变,也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失语类型。丘脑损害表现为急性期不同程度的缄默和不语,以后出现语言交流、阅读理解障碍,语言不流利,可有重复性语言,能够复述别人的语言。基底节、内囊受损表现为可以理解别人的说话,但表达流利性降低,可以看到书面文字,但不能读出或者读错。
二、构音障碍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痉挛或者麻痹,引起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与失语症不同的是,这类患者语言中枢本身没有问题,由于其他部位病变而造成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脑卒中后常见的有痉挛性构音障碍和失调性构音障碍。
(1)痉挛性构音障碍:病变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表现为说话费力,声音拉长,不自然的中断,鼻音重。患者常伴有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卒中导致的假性球麻痹。
(2)失调性构音障碍:病变引起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表现为以韵律失常为主,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明显,多有发音中断,多见于小脑系统的卒中。患者常伴有平衡障碍、震颤、肌张力低下等症状。
三、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同吞咽障碍。
四、言语障碍的针刺治疗
关于言语障碍的针刺治疗国内近几年报道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体针疗法
以传统的远近取穴原则为主的治疗方案。主穴:太渊、通里、太溪。配穴:上廉泉、足三里。由上廉泉向舌根方向透刺,其余穴位依据辨证虚实进行补泻手法。
2.头针疗法
以颅脑血管疾病侧的头部腧穴为主的治疗方法。针刺选穴依据:结合头颅CT、MRI,以病灶附近穴位、头针语言区为主。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下2/5部位,即言语一区;命名性失语取言语二区;感觉性失语取言语三区;也可三区配合针刺以提高疗效。操作:取相应部位的穴位,头部用1.5寸毫针斜刺皮下,快速捻转约200次/分,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次2分钟。
3.构音器官及其局部针刺疗法
主要以舌体、舌根与声带等构音器官以及局部的腧穴为主,主张强刺激和舌体放血。主穴:百会、水沟、哑门、金津、玉液。刺法:从百会向四神聪平刺4针,连续捻转,以患者耐受为度;水沟向鼻中隔斜刺0.5寸,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哑门向舌根方向刺1.0寸,连续捻转(50次左右)后出针;金津、玉液用压舌板抬高舌体,露出静脉,刺络出血5~10滴。辨证配穴:阳亢加风池、太冲,痰盛加丰隆,血瘀加膈俞,阴虚加照海。
以上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让患者尽量发声或者跟患者多交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