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常用的康复方法,建议收藏

一、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又称强制性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行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习得性废用”的形成及其矫正过程。

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一般较下肢差,传统观点认为,上肢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发病11周内,超过11周,上肢功能几乎不能再恢复。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出现挑战了这种观点,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平台期(一般6~12个月)实施强制性治疗,仍能显著提高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强制性治疗基本的入选标准是:患侧腕伸展达到20°,每个手指伸展达到10°,没有感觉和认知的缺损。治疗方法是: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训练5天,同时使用手套和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连续两周进行强化训练。

治疗方案:①限制健肢的使用。②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③训练内容就是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动作。其中,集中、强化训练患肢是主要的治疗因素。使用休息位手夹板或塞有填充料的手套限制健手的使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仅在洗浴、上厕所、睡觉及可能影响平衡和安全的活动时才解除强制。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一般用易开启的尼龙搭扣固定,以便让患者本人在紧急情况下(如摔倒后)能自行解除,对患者的安全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每天强化训练患肢6小时,每周5天,连续两周。

二、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而不伴有明显的肢体运动,即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的动作或者运动环境,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正常肢体运动总是在脑内先有运动意念,然后才有兴奋冲动传出,进而支配所属肌肉做出各种动作,完成肢体的随意运动。脑卒中偏瘫后,这一传导通路被完全或者部分破坏,即使肌肉、骨骼关节正常,也不能完成随意运动。康复治疗的作用之一是重建从大脑至肌群的正常运动模式,运动想象疗法则通过反复练习,有效地强化这一正常运动传导通路,较之被动运动肢体更加符合由脑到肢体的正常兴奋传导模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正常反射运动弧的形成。fMR显示运动想象疗法与实际运动所激活的脑部区域类似,它是对大脑的一种内部刺激,促进了脑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早期应用运动想象可以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和休眠突触的活化,加速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及脑血流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配合其他治疗,可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程度。

强制性治疗基本的入选标准:首先,患者应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对进行的任务要比较熟悉,患者对某项活动的体验越深,“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越好;其次,工作记忆要完整,是否有完整的工作记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第三,患者的动力和依从性特别重要。动力大、焦虑少的患者依从性高,能够坚持训练,“运动想象”的疗效更好,因为通过治疗可增加患者的动力、自信和依从性,所以动力小而焦虑明显的患者应鼓励其加入,不应该将其排除。

训练方法:首先,治疗师要明确训练的任务,即运用肢体的哪一部分“活动”,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让患者掌握正确的运动模式。然后,患者仰卧于病床,在安静状态下闭眼,全身放松,按照提示进行“运动想象”,如“想象自己用患手去抓桌上的杯子”——看到前面的杯子,抬肩关节,伸直肘关节,伸开手,握住凉爽的杯子,屈肘关节,将杯中的水放到嘴前面。诸如此类的日常生活动作要反复练习。每次5~10分钟,每天反复多次。

运动想象无需特殊的设备,患者和家属经过培训,可自行在家进行训练。当条件并不适宜时,可采用轻音乐来舒缓患者的情绪,集中患者的注意力,激发运动想象。如果有条件也可用电脑模拟环境,让患者想象其参与其中,用患手做各种动作,如打网球、乒乓球等。中医的意念康复与运动想象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将中医理论与运动想象治疗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想象疗法。

三、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精心选择、专门设计的音乐内容,让患者通过体验音乐,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及生理健康。通过实践证明,音乐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认知、语言、交流、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康复方法。

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已经广泛运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神经内分泌学说:即通过影响内分泌功能,促进下丘脑、垂体等部位分泌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激素、酶等活性物质,调节血流量,兴奋神经细胞,改善不良情绪,维护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平衡。②心理学说:音乐具有心理宣泄作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③主动音乐疗法通过重复练习、听觉反馈以及听觉运动整合,除提高情绪、改善认知和记忆力等作用外,还可以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及协调性和灵活性。

常用的方法有:被动音乐疗法和主动音乐疗法。①被动音乐疗法,是指播放事先选好的音乐,治疗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患者产生想象,自由联想,在不知不觉中排遣不良情绪,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②主动音乐疗法,是指治疗师根据患者的音乐基础选择适合的乐器或者简单的打击乐,让患手进行训练。曲目的选择从最简单的开始,每天训练1~2小时,同一曲目演奏熟练后再换新的曲目,一般3个月为1疗程。

脑卒中后偏瘫是限制患者参与日常生活和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临床实践证明,音乐疗法可以改善运动与肌肉的控制,如按照节拍活动患侧上肢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控制能力,按照节拍步行可以调整步行的节奏;按照节律、曲调进行歌唱可以改善口周及咽喉部的肌肉运动及控制,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降低误吸、误咽的风险,同时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四、神经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从定义上讲,是指存在于神经系统中能够增值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定原始神经细胞。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重复进行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子代细胞;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以神经元坏死或凋亡最为突出。神经干细胞是当前神经修复领域的研究前沿,从理论上讲,它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脑组织的修复,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成为可能。目前,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理想选择和最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神经干细胞的修复机制:神经干细胞不仅可以替换损伤或退变的细胞,而且还可以重塑相应的细胞间框架,特别是细胞外基质缺乏引起的细胞间结构异常。这将有助于受损部位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全面恢复。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因缺氧、缺血坏死后,可以被激活并向受损区迁移、充填、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移植位点的微环境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不同表型分化。

神经干细胞存在的问题:目前治疗脑卒中的神经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和胎儿干细胞,此类细胞的来源有限,而且也受到法律和伦理学的质疑。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复杂人体组织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即是否能够按照损伤缺损来生长,是否形成有效的突触,是否能够适应神经化学递质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另外,它们具有潜在的恶性转化能力,如畸胎瘤等,其安全性和毒性反应等均未解决。

总之,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效果较差,缺乏循证医学支持,建议慎重选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