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提出著名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的理论(即六期):弛缓期(阶段Ⅰ)、痉挛期(阶段Ⅱ)、联带运动期(阶段Ⅲ)、部分分离运动期(阶段Ⅳ)、分离运动期(阶段Ⅴ)、运动大致正常期(阶段Ⅵ)。
1.弛缓期特点
本期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因此,上肢、手、下肢均无任何运动,故不能维持抗重力体位,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卧位时骨盆后倾,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位,膝关节过伸,踝关节趾屈、内翻。
2.痉挛期特点
本期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出现。
(1)上肢: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分,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
(2)手:无主动手指屈曲。
(3)下肢:最小限度地随意运动,并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3.联带运动期特点
本期共同运动随意出现,显示有关节运动,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
(1)上肢:以屈曲模式为主(见共同运动)。
(2)手: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3)下肢:以伸展模式为主(见共同运动)。
4.部分分离运动期特点
本期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1)上肢:①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手摸脊柱(距脊柱<5cm)。②肩关节屈曲时,肘关节伸展(肩屈曲不得<60°,肩关节内收、外展不得>±10°,肘关节屈曲不得>20°)。③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上臂不得离开躯干,肘关节屈曲在90°±10°范围之内,旋前>50°)。
(2)手:能侧方抓握及拇指松开,手指能半随意、小范围地伸展。
(3)下肢:①仰卧位,髋关节外展(外展>20°,足跟部不得离床,膝关节伸展位,屈曲不得>20°)。②仰卧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不得>20°,髋关节屈曲>30°)。③坐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60°~90°屈曲位,膝关节屈曲<20°)。
5.分离运动期特点
本期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
(1)上肢:①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20°,肩关节外展>60°)。②肘关节伸展,上肢上举(肘关节屈曲<20°,肩关节屈曲>130°)。③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20°,肩关节屈曲>60°,旋前>50°)。
(2)手:①用手掌抓握,能握住圆柱及球形物,但不熟练。②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
(3)下肢:①坐位,膝伸展,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60°~90°,膝关节屈曲<20°,踝关节背屈>5°)。②坐位,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屈曲60°~90°,膝关节屈曲90°±10°,髋关节内旋>20°)。③立位,踝关节背屈(髋关节、膝关节屈曲<20°,踝关节背屈>5°)。
6.运动大致正常期特点
(1)上肢: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
(2)手:①能进行各种抓握。②全范围的伸指。③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3)下肢:协调运动大致正常。①立位,髋能外展并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②立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