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卒中后要提前预防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5%面临脑卒中高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曾经的“老年病”在中国正呈现十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数超过150万人,致残率达86.5%。偏瘫是脑卒中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发生后可引起肩关节半脱位、肩疼痛、关节肌肉挛缩、足内翻下垂等偏瘫肢体并发症。

为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要尽早开始。“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能有效地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以及继发综合征的发生。

什么是“良肢位摆放”?通俗地讲,良肢位就是对恢复肢体功能有利的临时性的体位。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什么时间可以进行良肢位摆放。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有利于保护肩关节、躯干、下肢,防止痉挛模式的出现。而不正确的卧位姿势会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起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功能障碍。

患病后何时开始良肢位摆放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可进行。康复越早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最好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时期给予强化训练,也就是患者在入院软瘫期时,给予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且要坚持康复全周期。

如何调整姿势进行良肢位摆放

1. 仰卧位
图片[1]-得了脑卒中后要提前预防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杨志超医生

患者头下垫一软枕,即可根据患者拳头大小,垫至一拳高的软枕。

肩胛骨下垫一软枕,且要求使肩胛骨尽量前伸,避免后缩,使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均需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

臀部和大腿外侧垫一软枕,目的使髋关节稍向内旋。

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其呈轻度屈曲位。

但是,由于长时间仰卧位会引发压疮的危险,并且会加重伸肌痉挛,所以这个动作只作为体位更换的一个过渡性卧位,不要长期保持这个姿势。

2. 患侧卧位
图片[2]-得了脑卒中后要提前预防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杨志超医生

头部垫一拳高软枕,身体稍微向后仰。

后背放置一格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患侧上肢肩胛向前平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度角,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髋、膝关节屈曲,稍做被动踝关节背屈。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这个姿势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3. 健侧卧位
图片[3]-得了脑卒中后要提前预防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杨志超医生

头部垫一拳高软枕,尽量避免向后扭转。

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身体稍微向前倾。

患侧上肢、肩胛骨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130度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中立位,避免足悬空。健侧上肢自然放置,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屈曲。俩腿之间用枕头隔开。

注:以上这三种卧位姿势,一般2个小时就要给患者翻身1次,并且建议患者多多采用侧卧位姿势哦!

4. 床上坐位
图片[4]-得了脑卒中后要提前预防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杨志超医生

保持患者躯干的端正,为了防止身体后仰,可以用大枕头垫于患者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度,将双上肢置于可调节的桌上,肘及前臂下方垫软枕以防肘部受压。

良肢位摆放对患者的好处

早期良肢位摆放可有效地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并减少残障的发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致残效率,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发病后早期有效的康复干预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减轻功能残障,从而降低后续的长期的护理成本。

——《美国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指南》

当然,要想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仅依靠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指导是不够的,应早期重视良肢位摆放的同时,尽快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进行关节、肌肉的被动到主动的反复运动训练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