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尿潴留的处理

许多脑出血患者发病当时因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原因,患者无法自主排便,故医师会给予留置导尿处理。但随着病情的恢复,患者意识逐渐好转,且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一般医生都会拔除导尿管。

但部分患者拔除导尿管之后,存在尿潴留表现,此便为神经源性膀胱

图片[1]-脑出血后尿潴留的处理-杨志超医生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膀胱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后会发生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可能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减退,严重者会合并肾功能衰竭。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机制

  • 大脑皮层、脑桥对排尿起抑制作用,如大脑皮层功能受损,中枢对排尿的抑制性反应也将消失。逼尿肌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额叶上部,在卒中的急性期,常常表现为逼尿肌反射的变化,从而导致尿潴留。
  • 脊髓骶段是初级排尿中枢,意识清楚时被大脑皮层所调节。长时间留置导尿后膀胱的张力发生变化,膀胱张力变为减弱或消失,可导致初级排尿中枢反射的敏感性减弱。
  • 在留置或拔出尿管的过程中尿道黏膜会受到损伤, 尿道黏膜损伤可导致局部黏膜水肿、 尿道狭窄等,出现尿道的刺激症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从而抑制排尿,导致尿潴留。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1. 膀胱功能训练
  • 盆底肌锻炼法(PFME):患者平卧于床上,做肛门收缩和放松动作,每次收缩3秒钟以上,然后放松一次,连续15-20分钟
  • 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向前倾,吸气屏气,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尿动作,促进排出尿液。
  • 反射训练法: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和叩击耻骨上区,叩击方法:用手指在耻骨上区进行有节奏的轻叩击,每次7-8下,间歇3秒再叩7-8下,反复2-3分钟。
  • crede排尿法:在脐上一横指触及膀胱底处,患者双手拇指至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底,由膀胱底向体部环形按摩3-5分钟,再把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由轻到重挤压,直至排出尿液,操作时可配合让患者听流水声。
2. 间歇导尿术

初期每6小时导尿一次,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对导尿次数进行调整,残余尿量≥200ml,4次/天;150ml-200ml,3次/天;100ml-150ml,2次/天;50ml-100ml,1次/天;残余尿量≤50ml停止导尿。

以上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只要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康复指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达到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早期康复的目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